新闻

会长录之创始会长|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发布时间:2023-05-25浏览次数:1025次

他,

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以第一名毕业的的大学长,

被胡适誉为清华第一代老祖宗,

创立了南开北京同学会(1915年10月24日),

清华大学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31年),

开创了清华黄金盛世,

书写了西南联大传奇,

被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


他,

提出大师论,礼聘大先生,施行通才教育,结果英才辈出。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位诺奖得主,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14位,叶企孙、顾毓琇、陈岱孙、闻一多、梁实秋、梁思成、曹禺、钱钟书、陈省身、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许渊冲、何兆武、汪曾祺……等星光闪耀的中华之子,都是他的门生,

推行教授治校方略,使校政井然有序,无为而治,

倡导学术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他,就是梅贻琦先生。毕其一生尽瘁清华,献身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躬行身教,对国家之贡献独多且要。”

他性格内敛,俭朴清廉,寡言敏行。因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不朽的教育勋业,被世人誉为一个时代的斯文!


梅贻琦.jpg



南开缘起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出生在天津。自幼聪颖,记忆力强,且善背诵。1904年,15岁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堂,成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得意高足。1908年7月,梅以成绩第一名毕业,名字被镌刻在南开校门前纪念牌首位上。1909年8月考取清华首届庚款留美资格(全国630名考生录取47名,梅第6名),同年赴美留学。1914年7月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以全优成绩获得美国优秀大学毕业生金钥匙奖。


梅贻琦一生都与母校保持联系,他和张伯苓老校长的师生之谊是杏坛佳话。1914年10月17日,南开中学举行建校10周年纪念会。留美归国不久,时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服务的梅贻琦,作为毕业生代表在会上发表演讲祝贺母校校庆。同年12月23日,南开中学举行毕业典礼,梅贻琦作为老毕业生代表发表演讲,并和几位老毕业生们一起设酒席宴请新毕业生和职教员,严修、张伯苓一并出席。


1915年9月到清华任教,开始他波澜壮阔的清华事业。但他一直关注南开。同年10月24日,在琉璃厂附属中学(即北师大附中前身)成立了南开北京同学会(1993年正式定名为南开学校北京校友会),当选同学会首任会长。老校长张伯苓专程从天津赶来与会祝贺。


此后近半个世纪,虽然学识、地位、时代不断变化,梅贻琦与南开之缘从未疏远过。1922年9月梅贻琦担任清华首席物理教授,1926年4月梅贻琦出任清华教务长;1928年11月梅贻琦赴美接任清华留美学生监督,1931年12月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1937年8月至1946年5月,南开和清华、北大合并成西南联合大学,成就了中外高教史上的传奇。晚年在台湾,梅贻琦也常会参加南开同学会活动。1958年12月底,南开同学会专为梅贻琦开办70寿宴。


联大壮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令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迁至长沙,成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同年底因南京失守,战火逼近长沙,1938年4月,三校被迫继续南迁昆明,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与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三人出任西南联大常委会常委,联手主持校务。因蒋梦麟、张伯苓两校长在重庆另有重任,西南联大八年期间,校务主要由梅贻琦担纲。



1938年4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委员合影.png

1938年4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委员合影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西南联大地处边远,在战火硝烟里白手办学,创业维艰。虽然筚路蓝缕,但弦歌不辍。梅贻琦与师生刚毅坚卓,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八年时间铸就中国高教史上的珠峰,为世界教育史上矗立丰碑,培养出一大批世界级优秀科学家和人文学者。毕业生3807人中,160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九章、邓稼先等8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于敏6人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许渊中、汪曾祺、何兆武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人文社会科学家。


一生清华


梅贻琦终其一生服务清华。自1915年到清华任教,1931年任清华校长,至1962年,服务清华长达47年,被海内外清华校友尊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尤其是他历经艰难万苦的抗战,率领着清华师生,在时代风潮中有惊无险地乘风破浪,令人敬佩不已。著名教育家、清华校友傅任敢有一段中肯的评价:“清华之所以成为国际闻名的大学,原因自然很多,可是梅校长的一生贡献,为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题图:1947年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办公室.jpg

1947年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办公室

(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1948年底,国民党兵败北平。梅贻琦为了保住清华庚款基金,毅然决然地离开清华园,随后去了美国,任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荣誉秘书,确保清华庚款基金安全,资助当时滞留在美的中国学人,为提升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做出卓越贡献。


1955年,他应邀在台湾新竹创办清华大学原子科学研究所,1957年后创建物理馆、加速器实验室、原子炉基地、核子工程馆、同位素实验室、科学仪器馆等先进的教学科研机构,1961年4月建成亚洲首座核反应堆,为新竹清华日后成为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73岁。他身后安息在新竹清华梅园。将他安葬在他情系毕生的清华校园,是人们对他功业的最好肯定。有人说,将墓园放在校园之内,在古今中外,极为罕有。也只有一个校长毕生的事业和学校的生命完全融为一体时,这样做才是得体的。海内外清华校友每到新竹必往谒梅园,当地人士多往凭吊,几十年如一日,俨成新竹清华校园一名胜。


参考文献:

黄延复 钟秀斌著.一个时代的斯文.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4月修订版。

钟秀斌,梅贻琦与他的老师张伯苓,《数理人文》(微信公号:math_hmat)2020年12月30日

钟秀斌,闪耀三不朽:梅贻琦和他的老师张伯苓(下),《数理人文》(微信公号:math_hmat)2021年2月23日



Copyright © 2022 南开学校北京校友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4640343号 邮箱:nkbj191510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