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8浏览次数:462次
京城雅韵,天开和鸣。2024年10月20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校友会、南开北京校友会共同主办的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校友2024联合汇演在北京交通大学天佑会堂圆满落下帷幕,留下了一串串动听的音符与一段段难忘的记忆。现场的嘉宾、两校校友、演出人员及演员家属、志愿者等800余人,以及线上观看演出的4000余名校友,共同见证并享受了这场视听盛宴。
出席活动的嘉宾有: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稼琼、党委副书记姚念龙,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白长虹,天津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邱振刚、协同发展联络处处长尚国维,北京天津企业商会会长吴巍,清华校友总会跑步爱好者协会代表杨澄,同济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周健,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史敬东,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秘书长助理郭丽娟,郑州大学北京校友组织代表贾通通,山东理工大学北京校友组织代表侯勇等嘉宾。
出席活动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校友会代表有:北京校友会会长,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区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袁华之;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中国石油集团直属党委原副书记、纪委书记安志忠;北京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信创资本董事长冯国馨;北京校友会副秘书长宋莉军、陈新。
出席活动的南开北京校友会代表有:主席团主席,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原校长龚克;主席团主席,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联席会长、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韩梅;执行会长王志恒;副会长王海潮、林松,理事曹雯、程凯歌,秘书长张防,副秘书长陈沛瑶。
活动由南开校友陈沛瑶、刘允向,天津大学校友李文华、高珂主持。随着南开北京校友会舞蹈社精彩演绎的暖场舞《白马》缓缓拉开了汇演的序幕,演员们饱满的热情,飒爽有力的舞姿,浓郁、激昂的音乐节奏,会堂内顿时弥漫起一股浓厚的艺术气息。
龚克致辞表示,十月不仅镌刻着两所百年学府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辉煌成就,更是两校共同的校庆月。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两校同心同行,携手共创一流学府。
邱振刚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对两校及广大校友关心天津发展、支持天津建设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致辞时表示,天津在贯彻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校友们的贡献,欢迎校友们在津投资兴业,在京津双城记中传递南开、天大声音。最后,他预祝汇演圆满成功,祝愿两校再谱华章,校友前程似锦、弦歌不辍。
袁华之在致辞中,以他风趣幽默的谈吐回顾了两校一家亲的那段独特记忆。他笑言,两校虽各自独立,但校址相邻,两校校友心相依,两校间的联姻佳话更是屡见不鲜。最后,他向精心筹备此次汇演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付出的辛勤努力。
盛希泰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往昔的校园岁月。他表示,南开与天大携手呈现的联合汇演,重燃了那份深植于心的校友情谊与共同经历的青春记忆,让这份情感历久弥新。最后,他代表两校校友会向北京交通大学对于本次活动的鼎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整场汇演分为“相聚”与“传承”两大篇章,汇聚了合唱、独唱、古筝独奏、管乐合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精彩纷呈。从相聚的温馨到传承的庄重,每一环节都精心设计,每一种艺术形式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天大与南开的故事,传承着一代代天开人的精神。
此次汇演中,南开北京校友会儿童合唱团首次亮相,如同清泉注入,寓意着文化的薪火相传,希望与梦想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随着演出的推进,观众们的掌声如潮水般涌动,不仅是对演出人员的赞赏,更是对这份相聚与传承情感的深刻共鸣。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与不懈努力,这场汇演终于以完美的姿态画上句号,这离不开指挥老师与钢琴伴奏老师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每一位演出人员的精心准备与全情投入。他们用才华与热情,共同绘制了一幅关于青春、梦想与友谊的绚丽画卷,不仅展现了两校校友的深厚情谊与卓越风采,更是对两校辉煌历史的深情致敬与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与展望。
最后,衷心祝愿两校合唱团蓬勃发展,祝愿校友们在天开合唱的悠扬歌声里,重拾青春的山海壮阔与波涛汹涌,体验那些镶嵌在璀璨岁月中的经典瞬间,拼凑出您心中久违的青春图景,留下如歌岁月里又一份蜜糖罐装的回忆。
隆重感谢
感谢南开校友总会的指导和支持。
感谢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老师。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对活动的大力支持。
感谢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北京校友会、北京校友会合唱团、北京校友会管乐团的大力支持和辛苦付出。
感谢南开天津校友会的大力支持。
感谢南开北京校友会合唱团、儿童合唱团、舞蹈社所有参加演出和未能参加演出的校友们及家属的辛苦付出。
感谢所有指挥老师,钢琴伴奏老师的辛苦付出。
感谢主持人南开大学校友陈沛瑶、刘允向,天津大学校友李文华、高珂的倾情贡献。
感谢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护技能证取证培训的大力支持。
感谢南开志愿者贾健、李倩、刘蛟、王馨竹、胡雁斌、张妍、巫成方、汤成祥、李玉红、张源峰、孙凡彬及天大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
感谢参加活动的校友和校友家属。
注:所有的排名不分先后。